国际文化学院举办“《标准》指导下的汉字教学” 学术讲座
时间:2025-05-30 12:14:00
2025年5月26日上午10点至12点,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在A102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关于汉字教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旨在深入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中汉字教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由吴晓懿教授主持,特邀西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河担任主讲人。田河教授在简牍学、古文字学、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建树颇丰,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汉地方行政简牍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拥有诸多学术成果与荣誉。
讲座伊始,田河教授以2024年底世界中文大会的重要倡导为切入点,指出在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进程中,标准化、本土化、数智化、体系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国际中文教育要服务于我国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推动世界与中国的友好深度交流。而标准化建设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对内需加强内涵建设,对外要提升国际化程度与话语权,涉及从学习者水平标准、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到课程大纲、教学资源评价标准等全方位的体系构建。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汉字教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对于提升国际中文教育质量、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意义深远。
随后,田河教授围绕汉字教学简介、汉字的特点与常用知识、《等级标准》中汉字分析、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汉字教学常见问题五个核心板块展开深入讲解。在汉字教学简介部分,田河教授梳理了学界关于汉字教学的不同观点,探讨汉字认读书写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者普遍面临的“汉字难学”困境,引导听众重新审视汉字教学与学习的本质,并结合当下电写时代的特征,提出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好汉字的思考。
在阐述汉字的特点与常用知识时,田河教授以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清晰阐释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独特属性,强调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分析《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文化大纲》中形声字与非形声字比例,让听众对汉字的构成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详细讲解了汉字笔画、书写规则、部件等基础知识,并着重展示了汉字字形体系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与简化历程。田河教授结合简牍学研究成果,带领听众领略汉字演变过程,为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学开辟了古文字学的新视角。
针对《等级标准》中的汉字分析,田河教授深入解读了标准的研发理念,指出其分级多维依据涵盖语料字频、常用度、音节、构词能力、书写难易度等多个维度。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细致剖析,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精准把握汉字教学重点,根据不同水平学习者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汉字教学与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紧密契合。
在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环节,田河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他强调汉字教学应遵循系统性、趣味性、实践性等原则,将汉字的形、音、义教学有机结合。同时,田河教授推荐了多个优质汉字资源网站,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
讲座尾声,进入互动交流环节。一位同学就数智时代如何平衡国际中文教育中古文字学角度与电写打字学习汉字之间的关系向田河教授请教。田河教授从汉字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应用的双重维度出发,指出古文字学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汉字的本源与文化内涵,而电写打字则是提升汉字应用效率的重要工具,二者并非对立关系,教师应在教学中巧妙融合,既注重汉字文化根基的夯实,又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汉字应用能力。
此次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田河教授以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讲解,为在场听众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极具启发性的学术盛宴。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汉字教学规范化、标准化的认识,更为推动汉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供稿:张紫月
供图:陈卓婷
排版:何嘉仪
初审:胡恒波
复审:邱华妹
终审:吴晓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