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理事;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理事。
一、主持项目
【11】华南师范大学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培育项目“中国政治话语关键词的百年变迁、国际传播及数据库建设研究”(ZDPY2403)。
【10】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型式语法视域下汉语易混淆词比较研究”(23BYY049),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9】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当代阐释与价值引领研究,2022.12,国家语委一般项目。
【8】《等级标准·词表》框架下“硬骨头”式易混淆词的短视频教学与资源库建设,2022.11,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一般项目。
【7】基于《等级标准·词表》的高频易混淆名词型式搭配及用法研究,2021.12,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一般项目。
【6】现代汉语种类范畴研究,2021.10,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后期资助)。
【5】广东省六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证性研究,2020.07,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4】基于可比语料库的东南亚华语变异、传承与融合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拔尖青年创新团队培育项目,2016.06。
【3】“基于语料库与ANTCON3.2.4W技术的汉语抽象名词搭配研究”(编号:14CYY03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014-06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
【2】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统计的两岸华语口语语法比较研究”(编号:13YJC740018) 教育部青年项目 2013-06 教育部。
【1】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新创名词性粘合结构的认知语义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 2012-05 华南师范大学。
二、出版著作
【3】《现代汉语抽象名词研究》,入选“中国语言学文库”,2021.03,38万字,商务印书馆。
【2】《现代汉语介词用法词典》,2017.08,20万字,商务印书馆。
【1】《现代汉语名名复合词的认知语义研究》,2015.03,26万字,科学出版社。
三、发表论文
【67】方清明.深入挖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当代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6-19,A04版。
【66】方清明.NP隐含与“X(的)那种”句式的动态生成[J].澳门语言学刊,2024年第1期.
【65】方清明.“这种人”负面评价意义的规约化[J].汉语学报,2024,(02).
【64】方清明.多义同构类流行构式“Y也是一种W”的语用功能[J].世界华文教学,2024,(01).
【63】黄琦泓,方清明.“泪目”与“破防”用法比较研究[J].汉字文化,2024
(13).
【62】方清明,张静文.话语标记“从某种程度上说”的模糊限制功能[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4,38(04).
【61】王刚,方清明.易混淆名词“权力”和“权利”的语义特征与型式搭配[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5).
【60】黄琦泓,方清明.政治话语关键词“战略”的来源与演变[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9(08):55-63+95.
【59】方清明,黄琦泓.政治话语关键词“战略”的搭配特征、泛指及其动因[J].中国语言战略,2023,10(02):155-165.
【58】方清明,王刚.抽象名词“目标—目的”的语义特征与型式搭配验证[J].对外汉语研究,2022(02):41-52.
【57】方清明,周长银.《词库的构造:关系形态学与平行构建》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54(03):468-472.
【56】方清明.江西浮梁方言代词“渠”的复指用法[J].方言,2022,44(01):54-58.
【55】王刚,方清明.近义抽象名词“规则—规律”的语义特征与型式搭配验证[J].萍乡学院学报,2022,39(01):79-83.
【54】方清明.基于型式搭配视角的高频易混淆抽象名词辨析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4):49-57.
【53】方清明.高频抽象名词的语义属性与搭配行为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9,10(01):87-99.
【52】李玉红,方清明.马来西亚华语名词语义韵变异现象考察[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02).
【51】方清明.汉语里的种类短语与次类指称[J].语言科学,2019,18(03):250-268.
【50】方清明.论汉语句首前位语用敏感的位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1):134-137.
【49】方清明.叙实抽象名词“事实”的句法、语义探析[J].语言研究集刊,2018(03):17-36+372.
【48】方清明.书面语“双音介词+NP_抽”的规模、形式与来源[J].汉语学习,2018(04):29-38.
【47】方清明.言语互动视角下回应标记“凭什么”的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2017(06):41-50.
【46】方清明,温慧雯.泰国华语“增降”类动词变异考察[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04):73-78+87.
【45】方清明.汉语抽象名词词典释义的计量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7,8(01):127-143.
【44】Adolphs S ,Carter R ,方清明 .《口语语料库语言学: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7,19(01):142-145.
【43】方清明.论跨层结构“的时候”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01):94-101.
【42】方清明,洪薏婷.基于汉语对比视角的印尼语抽象名词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04):70-78+86.
【41】方清明.论抽象名词词串的语篇照应功能[J].汉语学习,2016(04):52-63.
【40】赵敏,方清明.马来西亚华语口语里的代词“酱”[J].汉语学报,2015(04):69-74+96.
【39】方清明.汉语时间词“年”、“月”、“天”的搭配行为研究[J].语料库语言学,2015,2(02):48-61+116.
【38】方清明.《现代汉语词典》抽象名词语义韵的定量、定性研究——基于语料库和Antcon3.2.4w技术[J].辞书研究,2015(04):17-23+94.
【37】方清明.基于语料库和软件技术的抽象名词搭配研究[J].汉语学习,2015(03):69-77.
【36】方清明.万德勒的词类次范畴学说及其影响[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3):58-64.
【35】方清明.基于口语库统计的两岸华语程度副词比较研究[J].世界华文教学,2015(00):88-99.
【34】王凤兰,方清明.论话语标记“这样一来”的语用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02):76-82.
【33】方清明.英汉叙实性标记的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02):10-15+21.
【32】方清明.台湾国语“VP说”的变异性考察[J].励耘语言学刊,2014(02):97-111.
【31】方清明.汉语抽象名词的语料库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4,28(04):532-544.
【30】方清明.口语里由“没+抽象名词”构成的应答标记[J].对外汉语研究,2014(01):86-97.
【29】方清明. 姓名前后置与汉语的称呼、介绍功能[C]//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第六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六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9.
【28】方清明.姓名前后置与汉语的称呼、介绍功能[J].国际汉语学报,2014,5(01):290-298.
【27】方清明.汉语后置词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14(02):80-87.
【26】方清明.基于口语库统计的两岸华语指示标记比较研究[J].语言科学,2014,13(02):131-139.
【25】方清明.基于语料库的抽象名词教学策略探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05):52-53.
【24】方清明.基于口语库统计的两岸华语语气标记比较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03):58-65+78..
【23】方清明,彭小川.从认知—心理视角研究新词语[J].语言文字应用,2013(03):79-87..
【22】方清明.论汉语叙实性语用标记“实际上”——兼与“事实上、其实”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04):91-99.
【21】方清明.再论“真”与“真的”的语法意义与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2012(05):95-103.
【20】方清明.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频率考察[J].汉语学报,2012(03):87-94.
【19】方清明,王葆华.《名词形成中的形态词汇交替》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03):473-477.
【18】方清明.介词“随着”的句法、语义特点及教学策略探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01):8-14.
【17】方清明.论现代汉语“XP的是,Y”有标格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01):44-51.
【16】方清明,王葆华.汉语怎样表达整体-部分语义关系[J].世界汉语教学,2012,26(01):18-28.
【15】孙利萍,方清明.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功能研究综观[J].汉语学习,2011(06):76-84.
【14】方清明,彭小川.论“问题”的组配能力与临时概念化功能[J].语言科学,2011,10(04):385-395.
【13】方清明. 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
【12】方清明,孙利萍.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考察——以部分方言点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01):45-48+73.
【11】方清明.《现代汉语词典》“动、名兼类”计量考察[J].辞书研究,2010(04):30-40.
【10】方清明.“因为P而Q”与“为了P而Q”多角度辨异——兼论“为P而Q”[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03):62-66.
【9】方清明.汉语“拆用”现象刍议[J].修辞学习,2009(05):61-67..
【8】方清明.副词“干脆”的用法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03):32-36.
【7】方清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方法述评[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01):37-39.
【6】方清明.也论“经过”的词性——兼与曹起先生商榷[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25-128.
【5】方清明.论“喂”的音义分化[J].修辞学习,2007(05):48-49+52.
【4】方清明.对外汉语教材词性标注问题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02):40-45.
【3】方清明.浮梁方言“来”字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01):98-99.
【2】方清明.浮梁县鹅湖话的卷舌儿化和鼻音儿尾[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78-84.
【1】方清明.浮梁话与普通话量词比较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01):90-92.
四、获得荣誉
【4】2024年6月《现代汉语抽象名词研究》荣获“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2023年6月《现代汉语抽象名词研究》荣获“詹伯慧语言学奖·二等奖”。
【2】2022年,荣获华南师范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荣誉称号。
【1】2019年,获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